摘要:
通过对2种油田采出水在不同温度、pH值下进行配伍试验,研究了配伍条件对总结垢量、CaCO3结垢、BaSO4结垢的影响。研究发现,25℃的结垢趋势偏向于BaSO4主导,60℃的结垢趋势偏向于CaCO3主导。提高温度、pH值都会促使总结垢量增加,60℃组结垢量比25℃组大约增加20%,增加量的主要贡献是CaCO3结垢。BaSO4结垢较完全,受温度、pH值影响较小,而温度、pH值对CaCO3结垢增加影响大;pH值对结垢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pH值上升使碳酸盐结垢量成倍增加,当pH值上升到10.2以上时,导致Mg(OH)2结垢生成。
Abstract: Through the compatibility tests on the two oilfields produced water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pH values, the effects of compatibility conditions on the total scale, CaCO
3 scale and BaSO
4 scale were studied. It was found out that the scaling trend was towards BaSO4 at 25˚C, and the scaling trend was towards CaCO
3 at 60˚C. The rising of temperature and pH would result in total scaling increase, and the scaling at 60˚C was 20% approximately more than that at 25˚C, and the increase was mainly contributed by CaCO
3 scaling. BaSO
4 scaling is less affected by temperature and pH value, while temperature and pH value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increase of CaCO
3 scaling. The value of pH has a very important influence on scaling. When pH rises, the amount of carbonate scaling increases doubly, and when pH rises above 10.2, Mg(OH)
2 scaling is produced.
1. 引言
由于油田采出水回注不配伍问题,导致地面和地下油气生产设备结垢,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操作问题,也成为在注入井或生产井中造成地层伤害的主要原因 [1] [2] ,并最终影响油田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注水结垢问题在我国广泛存在 [3] [4] [5] ,因此要认真对待采出水的配伍性问题,以避免结垢造成生产损失。回注水结垢的种类很多,早期研究重点是CaCO3结垢 [6] [7] ,近年来BaSO4结垢问题也得到广泛研究重视 [8] [9] 。研究发现注水组成、温度与pH值是影响配伍结垢的最重要因素 [10] - [15] 。由于碳酸盐结垢与硫酸盐结垢同时存在,针对长庆油田2种不同地质结构的油田采出水,进行不同温度与pH值条件下的配伍试验研究,重点考察配伍条件对总结垢量、CaCO3结垢、BaSO4结垢的影响,为油田采出水回注及阻垢剂添加提供技术支撑。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长庆油田胡四联合站(A)油田采出水、胡十二接转站(B)采出水;HCl、NaOH,分析纯;中速定性滤纸;0.25 μm醋酸纤维滤膜。
2.2. 试验方法
现场取A、B水样后密封保存,水样静置,取上清液,用滤纸过滤去除漂浮物。按不同体积比(1:9、2:8、3:7、4:6、5:5、6:4、7:3、8:2、9:1)在玻璃锥形瓶中混合,混合后的水样用胶纸封口,分别在25℃ (模拟地表环境)和60℃ (模拟实际油藏温度)温度下静置24 h,肉眼观察水样混配前后的结垢变化,用滤膜过滤分离结垢与上清液,采用重量测量法测量总结垢重量,上清液采用浓度计算法测定剩余结垢离子组成。
3. 试验结果与讨论
3.1. 水质组成
水样中所有阳离子按照ISO/TC147标准,采用ICP-AES法 [16] 测量。Cl−质量浓度采用离子色谱法测量,
质量浓度按照HJ/T 342—2007标准采用铬酸钡分光光度法 [16] 测量,
质量浓度按照DZ/T 0064—1993标准采用自动电位滴定法测量,
质量浓度根据碳酸盐电离平衡计算;矿化度按照SL79—1994标准,采用重量法 [16] 测量。水质测量结果见表1。

Table 1. The results of water quality analysis of two water samples
表1. 两种水样的水质分析结果
两种水样均有很高的矿化度,水样A中金属阳离子质量浓度高,含少量碳酸根阴离子,显示为富含结垢阳离子的碱土氯化物型溶液;水样B中阳离子较少,而富含大量硫酸根、碳酸(氢)根等阴离子,显示为富含结垢阴离子的钠盐溶液。因此对两种水样进行配伍试验,重点考察不同配比的结垢量与上清液组成变化规律。
3.2. 25℃时的配伍试验
当A、B水样体积比在3:7~8:2之间时,结垢非常严重。通过重量法测得总结垢量见图1。该组试验pH值范围在7~8之间,因此Mg2+不会形成沉淀,其他几种结垢离子测量结果见图2,再结合表1数据,通过物料平衡计算得到CaCO3、BaSO4结垢量。
由图1可见,在体积比为4:6~8:2范围内,总结垢量处于高位区域,该区域与BaSO4结垢的高位区域比较一致,在常温下,BaSO4结垢对总体结垢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可以发现,CaCO3结垢的分布趋势与总结垢分布趋势完全不同,说明常温下CaCO3结垢不是主导结垢趋势分布的主要因素。
从图2的上清液中结垢离子质量浓度变化可以发现,随着配比右移,结垢阳离子质量浓度逐渐增加,而结垢阴离子质量浓度逐渐减小。结垢阳离子中Ca2+的质量浓度最大,结垢阴离子中
的质量浓度明显超过
,两种离子将是构成CaCO3结垢的潜在因素。

Figure 1. The scaling capacity of compatibility at 25˚C
图1. 25℃时配伍的结垢量情况

Figure 2. The changes of ion concentration in supernatant of compatibility at 25˚C
图2. 25℃时配伍的上清液结垢离子质量浓度变化
3.3. 60℃的配伍试验
图3中在水样A、B体积比为2:8~6:4区域,总结垢量处于高位区域,对比25℃时结垢增加20%以上。该分布趋势与图1趋势有很大不同,总结垢量趋势与CaCO3结垢量趋势比较一致,而受BaSO4结垢量分布影响明显变小。与图1相比较,BaSO4结垢量为400 mg左右,而CaCO3结垢的最大数值从400 mg/L以下提高到1000 mg/L以上,说明60℃结垢的主要贡献来自CaCO3结垢。
将图4中的60℃配伍上清液结垢离子质量浓度分布与图2比较,变化趋势有一致性,即随着配比右移,结垢阳离子质量浓度逐渐增加,而结垢阴离子质量浓度逐渐减小,结垢阳离子中Ca2+的质量浓度最大。同时发现
的质量浓度不再突出,说明CaCO3结垢消耗了大量
。
3.4. pH值对结垢的影响
在水样A、B体积比为5:5的水样中定量加入NaOH溶液,测定配伍的结垢生成量。图5为重量法测定总结垢量与pH值的对应关系曲线。曲线明显可分为3段,第1段为结垢量1000 mg/L左右的缓慢

Figure 3. The scaling capacity of compatibility at 60˚C
图3. 60℃时配伍的结垢量情况

Figure 4. Changes of ion concentration in supernatant of compatibility in 60˚C
图4. 60℃时配伍上清液结垢离子质量浓度变化

Figure 5. The scaling of compatibility solution with different pH values
图5. 不同pH值配伍液的结垢量
上升区,到pH值为7.5时结束,对应着BaSO4与CaCO3结垢区域;第2段为阶跃到结垢量2500~3300 mg/L左右的缓慢上升区域,由于pH值的上升,
逐渐解离为
,导致CaCO3与SrCO3竞争沉淀成为主力;继续升高pH值,当pH值为10.2左右出现结垢量阶跃进入第3段,该区域对应着Mg(OH)2沉淀的发生。该结果启示在实际运行中,为避免过多结垢量的产生,应该控制各配伍水的pH值不超过7.5。
4. 结语
两种水样严重不相容,25℃结垢偏向于BaSO4主导,60℃结垢偏向于CaCO3主导。60℃组的结垢量比25℃组的约增加20%,增加量的主要贡献是CaCO3结垢。pH值上升使结垢量成倍增加,当pH值上升到10.2以上时,导致Mg(OH)2结垢生成。为避免过多结垢量的产生,应该控制各配伍水的pH值不超过7.5。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4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