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Bandura首次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即个体对影响自己生活的事件和对自己的活动水平加以控制的能力的信念(Bandura, 1997),它是成就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它影响着与成就相关的行为的动机、方向、坚持以及结果(Schunk & Pajares, 2002)。自我效能感在许多领域有广泛的预测效力,在这个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同领域的自我效能感。其中学业自我效能感即学习领域的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控制自己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学业自我效能感影响学习、学习动机(Pajares & Johnson, 1996)以及成就(吴丹伟,2004)。学业自我效能感不仅和学业成就相关,也正向预测随后的职业选择及发展(王云鹏,2007)。对军校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有助于找到干预措施,从而对他们的后续军事职业轨迹产生积极引导作用。
勤能补拙这个概念已深入人心,最近研究表明毅力可以通过学业自我效能感中介进而预测学习成绩(Jiang et al., 2021; 刘平,毛晋平,2012)。毅力(grit)指个体对自身目标长期的坚持及热情的个性倾向特征(Duckworth, 2016),研究证明毅力显著正向预测学业成绩,并且独立于智商(Duckworth et al., 2007)。毅力是预测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有更高毅力的个体,在朝向最终目标努力时有着更大热情,在坚持中离目标越来越近,从而产生更强的控制感,提高对自己能力水平的认识(Duckworth & Gross, 2014; 朱丽雅,2012)。基于此,提出假设1:毅力对自我效能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职业使命感(Career Calling)是指人们对某一领域体会到的一种强烈且有意义的激情,从而投入并热爱自己的职业,找到人生目标与意义(Dobrow & Tosti-Kharas, 2011)。人们往往认为职业使命感与积极心理和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拥有高毅力的个体对自身目标有着坚持与热情,对所从事的事业有着强烈的使命感。有研究证明了毅力对职业使命感的积极预测作用(Chung & Yang, 2019; 章发旺等,2021)。根据社会认知理论,个体人格、认知等因素会对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毅力突出个体对某一方向的持续追求与保持兴趣,同时职业使命感强调在个人对工作持续投入中获得的目的和意义感,二者在逻辑上存在关联性。Park等人(2016)研究发现职业使命感正向预测自我效能感,对于军校学员而言,崇尚荣誉、献身使命的追求使他们考入军校学习,期望习得强军本领并更好地投身军队,这种坚持与意义促进着对军事相关学业的追求,对自身的学习行为和进展进行更强的管控。
Curry研究学习行为时提出了一个“洋葱模型”(Curry, 1983),该模型假设学习行为从根本上由中心人格(内层)控制,然后转化为欲望、动机及意义等中间层的“学习导向”,其次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外层),最后表现出行为(Vermetten et al., 2001)。根据这个观点,在学习行为中,毅力作为内层人格特质,诱发个体产生对学习领域的激情与感召,并推动着学习能力与学习行为形成,即提高了学业自我效能感。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2:职业使命感在毅力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中间起中介作用。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研究者在成都市某军校实施问卷调查。采用方便抽样法在大学生中进行施测,共发出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48份,有效率为82.67%。其中被试全为男性,主要为大一(77人)、大三(89人)、大四(82人)的本科生,来自城市、乡镇和农村的概率分别为37.9%、14.5%和47.6%。
2.2. 方法
2.2.1. 毅力量表
采用Duckworth和Quinn (2009)开发的简式毅力量表(Grit-S),问卷中文版本由王丹丹(2016)修订而成。量表共8个题目,包含努力持续性和兴趣稳定性两个维度,如“无论做什么事情,我开了头就要完成它”,计分方式为Likert-5点制(1 = 完全不符合,5 = 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表示个体的毅力越强。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α = 0.815。
2.2.2. 职业使命感量表
采用Dobrow和Tosti-Kharas (2011)编制的使命感量表(Calling Scale),以回译的过程进行修订并获得该量表的中文版。量表共12个题目,是单维度量表,如“即使是我没有执行任务的时候,我也会经常想着自己的任务”,计分方式为Likert-5点制(1 = 非常不符合,5 = 非常符合),得分越高表示个体的职业使命感越强。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α = 0.915。
2.2.3. 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
采用华中师范大学的梁宇颂(2000)参考Pintrich和DeGroot编制的学业自我效能问卷中的有关维度编制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Academic Self-efficacy Scale)。量表共22个题目,包含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两个维度,如“我相信自己有能力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计分方式为Likert-5点制(1 = 非常不符合,5 = 非常符合),得分越高表示个体的学业自我效能感越强。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 α = 0.885。
2.2.4. 人口学变量
包括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城市、乡镇和农村)以及入学前有无当兵经历等。
2.3. 数据分析与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使用SPSS23.0完成数据录入与相关分析。运用SPSS PROCESS宏程序检验中介效应假设。首先采用Harman (周浩,龙立荣,2004)单因素检验法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结果发现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有11个,其中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为25.75%,小于临界标准(40%),表明本研究数据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3. 结果
3.1. 描述统计与相关分析
如表1所示,毅力、职业使命感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这为下面的假设检验提供了初步支持。

Table 1.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grit, career calling and academic self-efficacy (n = 248)
表1. 毅力、职业使命感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性分析表(n = 248)
注:*P < 0.05,**P < 0.01,***P < 0.001,下同。
3.2. 职业使命感的中介作用
为探讨自我概念清晰性对社会排斥和网络成瘾之间的中介作用,使用Hayes开发的PROCESS插件进行中介效应检验,见表2和图1。结果发现毅力对职业使命感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 = 0.3202, P < 0.001),职业使命感对学业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 = 0.1468, P < 0.01)。自变量毅力对因变量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直接效应为0.5991 (95%CI = [0.3207, 0.7000]),职业使命感的中介效应为0.0470 (95%CI = [0.0100, 0.0983])。置信区间内不包含0,说明毅力在毅力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Table 2. Mediating effect analysis of career calling
表2. 职业使命感的中介效应

Figure 1.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career calling between perseverance and academic self-efficacy
图1. 职业使命感对毅力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分析示意图
4. 讨论
4.1. 毅力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毅力不仅对各个领域成功的预测效度大于智商,且与智商没有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毅力正向预测了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毅力被认为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是预测所有领域成功的重要因素,包括大学生的学术成就(Strayhorn, 2014; Duckworth & Gross, 2014)。意志力较强的学生更有可能在逆境之中坚持不懈,并始终保持对那些具有挑战性目标的追求,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持续增强建构。认为自己更努力、勤奋的学生也会倾向于采用更多的动机和时间管理策略,更有效地掌控自己的学习,其学业自我效能感得到发展(Wolters & Hussain, 2015)。同时毅力更强的个体也不容易表现出拖延,是学业自我效能感降低的预防因子,而拖延的本质就是自我监管和控制失败(Steel, 2007)。研究结果提示,应当主动培养大学生对长期目标承诺、建构学习意义、提高学习热情等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毅力水平。
4.2. 职业使命感的中介作用
优秀地方青年自进入军校以后就十分注重军人荣誉感的培育,漫长的军旅生涯也离不开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需要全身心投入其中。因此研究军校学员的职业使命感具有实际意义。本研究验证了职业使命感对大学生毅力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部分中介作用。丰富了“洋葱理论”的模型。根据“洋葱理论”,毅力作为一种内层次的人格特质,会在大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期望和动机等过程中发挥作用,使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导向”。职业使命感则代表着个体投入并热爱自己从事的领域,找寻到充分的人生意义,体现到军校大学生身上就是热爱自身专业的学习。代表中间层次的职业使命感调整着学习行为,建构着学习能力,影响着外层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发展。在长期的职业探索中,“主动性”和“持续性”能帮助大学生找到学习的意义,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这种积极的自我认知致使他们提高了自我学习能力的认识,并改善学习相关行为,成就更高学业水平(章发旺等,2021)。
总之,军校大学生的毅力水平有助于其找寻职业使命感的建构,进而提高学业自我效能感。本研究验证了前人的观点,支持了毅力作为非特异性特质对成就的预测作用(Eskreis-Winkler et al., 2014)。尽管没有智力那样高的预测效度,但毅力在个体间的差距远大于智力。对目标的坚持是实现目标的必要条件,而职业使命感提供了这种获得感或意义感,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陈鸿飞等,2016)。
基金项目
本文系武警后勤学院军事理论研究项目成果(WHL202110)。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