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生物滤波器,是指把高频率电磁波过滤到与生物体身体产生的低频率电磁波相同(或接近)的滤波器,称为生物滤波器[1]。鸟类羽毛的多层叠加[2] [3]复合结构,具有滤波效果,输出低频滤波信号,对于低频滤波器的设计制造和应用开发,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任露泉课题组在研究生物耦合功能特性方面,指出了生物功能是依靠耦合体(生物体、生物群(落))与生存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某些生存所需要的功能,耦合运动学和动力学是生物耦合体[4]在其所处的时间、空间与对应的环境相互作用,取得有效的过程和结果。例如,长耳鸮(Long-eared Owl)皮肤和覆羽,具有耦合吸声降噪[5]的生物耦合特性功能,使其完成捕食猎物。
羽毛纤维表面,含有铜、锌、锰、镍、铬、铁、钼7种元素[6] [7],这些元素与表面粗糙度、电磁场相关,能提高电磁场内部间隙[8],铜的介电常数是2~5 [9],结构的介电函数表征羽毛(覆盖)区域[10]。很多生物信号都在20 Hz~20,000 Hz,这些信号的频率,与人类听力频率,保持在相同的范围[11]。当鸟类翅膀扇动空气粒子时,进入羽毛微结构、多通道、自适应滤波,无噪声的期望信号,意味着最大的信号互相关和最小的噪声互相关[12],同时降低翅膀扇动产生的噪声。
在Drude模型中,铜的模型参数是
[13],空间滤波技术,提供的低信噪比的环境[14],为羽枝、羽小枝多层重叠网格空间,构织了自适应空间滤波[15]效果。
羽毛的近似对称几何形状,有利于羽毛表面形成电磁耦合结构和传输线网络[16]。在生物传感领域,组成、大小、形状、周围的介电介质以及与其他纳米结构的接近度、对介电环境局部变化的敏感性[17],是主要的传感影响因素。用于测量生物磁性的磁传感器芯片,采用0.18 μm CMOS技术实现,磁传感器芯片由小型高电感线圈传感器和仪表放大器(IA)组成。高电感线圈传感器,使用电磁场仿真设计了适合于测量生物磁信号的灵敏度和带宽[18];通带滤波器,可以测量生物体的动作频率[19],自然电磁振荡被同步化,可以用作信息的稳定性指标,减少电磁干扰,考虑影响生物信号的处理电路,极点频率选择为150赫兹,具有0~150 Hz的通带低通滤波,这是重要的生物学信号频率,低于500 Hz [20] [21]。
为了进一步揭示羽毛滤波的自然现象,从鸟类翅膀及其羽毛形态学与生物滤波器之间的关系问题,以虎皮鹦鹉为例,开展了本课题的研究。
2. 虎皮鹦鹉羽毛在数字显微镜下的宏观与微观形态结构实验观察
以虎皮鹦鹉的初级飞羽为例,其宏观与微观形态结构,见图1所示。
实验材料:75%酒精消毒过的虎皮鹦鹉初级飞羽羽毛1枝;
实验设备:型号VHX-6000数字显微镜,日本制造。
Figure 1.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morphological structures of bird feathers. (A) Parrot; (B) Primary flight feathers of a parrot (magnification: 20×); (C) Barbs of primary feathers of a parrot (magnification: 200×); (D) Tip of primary feathers of a parrot (magnification: 30×); (E) Tip of primary feathers of a parrot (magnification: 50×); (F) Barbules and barbs of primary feathers of a parrot (magnification: 200×)
图1. 鸟类羽毛的宏观与微观形态结构。(A) 鹦鹉;(B) 鹦鹉初级飞羽(放大倍数:20×);(C) 鹦鹉初级羽毛的节状羽小枝(放大倍数:200×);(D) 鹦鹉初级羽毛的羽尖(放大倍数:30×);(E) 鹦鹉初级羽毛的羽尖(放大倍数:50×);(F) 鹦鹉初级羽毛的羽枝与羽小枝(放大倍数:200×)
对于低频生物滤波器的技术参数的确定(截止频率f = 1 Hz, 100 Hz, 1 kHz)和设计开发都具有重大意义。众所周知,目前在市场上,广泛使用的是高频滤波器(截止频率高于1 GHz),其使用的电子元件体积小、标准化,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生产。但是,对于低频滤波器而言,截止本论文的撰写时间为止,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专利发现,除了本人的研究成果以外,涉及这么低的截止频率滤波器,目前尚无相关资料查询和报道。对于技术参数的提出与确定,是该低频生物滤波器的设计创新点和难点。
3. 生物滤波器等效电路模型的建立
3.1. 鹦鹉羽毛功能仿生确定的生物滤波器频率响应的传递过程
将鹦鹉飞羽羽毛,浸放于盛75%酒精烧杯中,消毒15分钟,拿镊子取出,放在空气中,自然晾干。使用数字显微镜,调整放大到20倍,观察羽毛羽丝形态,并拍摄记录下来。羽毛的耦合结构,决定了其滤波功能,根据功能仿生,确定的生物滤波器频率响应的传递过程,见图2所示。
图2(A),表示鸟类羽毛羽尖是连续的点(Pointedness) [22] [23],从而形成了点与点连接的三维闭合的羽毛滤波器生物结构,将高通频率降到低通频率。
图2(B),表示生物滤波器频率响应的传递过程。为了实现降低频率的目标,先假设从羽毛羽根的一端开始,到另外一端结束,整个过程的羽毛末梢部位,都对应着一个点。这些点与点之间,连续连接在一起,这些点输入了高通与低通频率,总体求和以后,得到了输出频率,完成了一轮次频率的降低,这样的过程连续重复,达到了减少或者完全消除羽毛在高电磁波对鸟类身体的损伤与影响。
Figure 2. Transmission process of frequency response of biological filter
图2. 生物滤波器频率响应的传递过程
3.2. 生物滤波器等效电路模型的建立
例如,心血管系统的电路建模及电磁生物效应[24],是心血管的弹性纤维与血流在心脏结构与材料上,完成连续功能耦合的动力学特性,维持心脏的正常跳动,供应输送营养物质,到达人的全身各个器官。
假设气流在进入鸟类覆羽之前的压力、流速、飞行距离、鸟类距离地面的高度参数,分别是
、
、
和
,气流在进入鸟类覆羽后的压力、流速、鸟类距离地面的高度参数,分别是
、
和
,根据不可压缩流体的伯努利方程,
则有:
总压力损失(公式1):
(1)
式中的
、
直到
,分别代表气流进入i个由羽枝–羽小枝组成的“n”字型结构的基本单元前后的压力差。
另一方面,图3(A)~(D)所示,是羽毛的等效电路模型的建立过程。从图3(C)中的羽毛“n”字型结构分析中,可以看出羽毛羽枝–羽小枝“n”字型结构的每个基本单元,不是完全一样的,本文使用弹性纤维的体积弹性模量E来考虑总压力损失(公式2)。应变
根据体积弹性模量公式:
(2)
式中的
、
直到
,分别代表气流进入i个由羽枝–羽小枝组成的“n”字型结构的基本单元前后的压力差。使用“不可压缩流体的伯努利方程”与“体积弹性模量公式”两种不同的推导方法,得到了总压力损失(1)、(2)的结论,是完全相同的,二者是殊途同归。羽小枝(等效电容C)的等效电路模型,见图4所示。
Figure 3. Construction of equivalent circuit model
图3. 等效电路模型
Figure 4. The equivalent circuit model of barbules
图4. 羽小枝的等效电路模型
图3(A)所示,为了设计生物滤波器的等效电路模型,将羽毛在气流作用下的动态特性,用等效电路作为羽毛的模拟电路模型。在气流作用下,将气流作用的阻尼(羽轴)等效为电阻,羽根处气流作用的阻尼等效为输入电阻
,羽尖处气流作用的阻尼等效为输出电阻
;气流惯性(羽枝)等效为电感,羽毛弹性(羽小枝)等效为电容,气压等效为电压,气流等效为电流。羽枝接近平行分布在羽轴左右,它们左侧之间、右侧之间等效为并联电路,它们左侧与右侧之间等效为串联电路。相邻羽枝之间的羽小枝,通过“自锁搭接”与“解锁脱离”建立网格电路耦合回路的“通”与“断”开关。这样,由无数个相邻羽枝(等效电感L)与羽小枝(等效电容C)组成的“n”字型结构,等效为无数个LC并联回路,构建出了由羽枝与羽小枝组成滤波器的基本单元的层状滤波效果,相邻羽枝之间的羽小枝,构建的LC生物耦合回路,是必然的过程与结果,羽毛的滤波效果,正是通过羽毛的微、宏观形态(形态质量相似有利于羽毛之间、羽枝之间的相互协同耦合)、结构(“n”字型羽枝–羽小枝结构)、材料(羽轴、羽枝的外表面凸缘不平整的表面耐磨、阻挡和吸收高频率的电磁波)的诸多因素耦合,与气流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其具有生物滤波器功能。
因泰勒公式从第4项开始,已经影响不大,所以选取前3项进行研究,按照上述等效电路的假设“气压等效电压”,公式(1)与(2)的等效电路的电压(公式3)是:
(3)
这是一个逐级滤波的过程,每个基本单元都是串联的关系,独立的完成所处位置频率的滤波任务,电容是高频率波通过,电感是高频率波过滤掉,让低频率波通过。
鸟类飞行受到瞬时高频电磁波的干扰,一部分产生热效应使得身体发热,一部分产生非热效应,耗散掉,在羽毛背面的羽轴根部与中部接连处的沟槽,对调节气流、分散气流和非热效应的耗散,起到了导流(气流、电流)的关键作用。因此,鸟类在瞬时高频电磁波作用下,能够减少和躲过身体伤害。
图3(A)、图3(B)所示,是羽轴(等效电阻R)的逐段剖切结构;在图3(D)等效电路模型中,等效电阻
(公式4)的计算:
(4)
根据电阻定律,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羽轴)的电阻
(公式5)跟它的长度
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
成反比。即:
(5)
假设等效电阻
等于导体(羽轴)总电阻,即
(6)
则有公式7:
(7)
这里的
是导体(羽轴)材料的电阻率,单位是欧∙米。
需要说明的是:图3构建的等效模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已由公式(1)、(2)、(3)的推导过程得到验证,不需再次赘述。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虎皮鹦鹉羽毛耦合结构的滤波功能测试”实验,得到了活体鹦鹉生物波的波形信号,验证了鸟类羽毛生物波的存在和差异性。本文构建了羽毛结构耦合形成的生物滤波器等效电路模型,为研发低频率生物滤波器的核心元件——电路板的电路设计及功能仿生研发低频率生物滤波器(截止频率f = 1 Hz, 100 Hz, 1 kHz)提供了研究方法和理论依据,弥补了低频生物滤波器的研究领域空白。
基金项目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应用技术研发项目“羽毛材料的耐磨性实验研究”。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