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日益重视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有效激发了人民群众对体育锻炼的热情。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一股全民健身的体育热潮,人民强身健体的需求日益高涨。在国务院批准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之后,国家体育总局公布全国有约两亿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这项大动作表明我国正在加快体育社会化、生活化的进程和推动全民健身长效化、机制化的工作步骤,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是群众进行身体锻炼的物质载体,科学合理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有助于转变人们的锻炼观念、提高人们的锻炼兴趣、培养人们的锻炼爱好,从而帮助人们形成稳定的锻炼习惯 [1] 。因此,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是构建全民健身体系、促进群众体育发展的基础内容和关键载体。近年来,我国出台《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市级用地设施指标》《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十一五”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规划》 [2] 等法律法规保障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但由于选址、建设、运营、后续维修缺乏合理规划,导致场地设施整体数量不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过小,地区分布不均匀,行业分布不科学,利用率不高,存在长期闲置、盲目建设等情况,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成为制约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瓶颈。
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是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丰富全民精神生活的物质载体,是增进人们各种社会关系的纽带。城市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城市社会文化、城镇化进程及人居环境建设的健康发展,是人民群众健康利益的体现,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内容 [3] 。加强广东省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管理能够促进城市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其中城市的建设规划是城市发展中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基础,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是城市规划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管理可以优化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体育锻炼活动具有陶冶情操、增强体质、愉悦身心、沟通情感等多种功能。公共体育健身场地设施是人们开展体育活动的平台。通过加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管理的研究,优化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可以为更多群众提供场所开展体育活动,有助于人们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增进相互了解,有助于抵制低级、愚昧、腐朽、落后等有害的休闲方式,抑制和减少赌博、吸毒、暴力、偷窃、色情等精神污染和不良行为,增进社会和谐。加强公共体育设施的管理有助于广东省体育规划的完成。广东省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写明要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快速协调发展,建设体育强市 [4] 。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完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广东省在加强建设体育设施的同时,必然需要提高公共体育设施管理水平。以往的管理之中,公共体育设施存在利用效率不高、布局不太合理等问题。在这种新形势、新任务下,我们必须正视广东省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发展的公平性、均衡性、便利性、多样性、公益性、基本性,对公共体育健身场地设施进行统一规划,加强公共体育设施的管理,解决现存问题,才能促进公共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健康、快速、科学的发展。因此,加强肇庆市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管理,促进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对肇庆市的总体发展和现代化城市建设来说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本文通过文献法、实地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对肇庆市公共体育场馆的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主要研究了肇庆市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的现状、肇庆市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的问题、肇庆市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的管理与发展策略、肇庆市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的发展前景展望,希望研究结果能为肇庆市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管理与发展方面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理论支持,为肇庆市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参考,促进公共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2. 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研究现状
理论层面的研究主要有:王刚的《关于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中引入BOT投资方式的探讨》是从投资的角度,将BOT投资方式引入我国的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中,帮助解决我国目前体育事业发展中所面临的资金、技术及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 [5] 。章苗英在《关于我国公共体育设施若干问题的研究》中,运用多种理论,从公共体育设施的概念、属性、建设、管理等作了理论分析 [6] 。袁绍辉发表的《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探析》一文,通过对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经营模式现状的描述,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精英管理模式的对策,为公共体育场馆改革及新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益参考 [7] 。
实践层面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宁波市体育局、宁波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宁波市城市体育设施专项规划》;上海市杨浦区体育局会同区规划局共同编制《上海杨浦区体育设施规划》;成都市规划局于2007年编制了《成都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肖林鹏等人在《我国群众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现状及对策研究》一文中运用调查走访法得出:我国群众体育场地设施数量不足、体育场馆功能单一不全、开放度和使用率不高等,这些问题是当前我国群众体育场地设施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解决途径 [8] 。
通过对以上文献的查阅,我们不难发现目前的研究多是从宏观的、社会学、规划学、经济学等角度进行理论分析,对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经营、融资以及如何促进城市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等进行研究,也有部分学者从管理的角度进行研究。但是从管理的角度专门研究广州地区公共体育设施运行情况的则很少,也正是由于这一方面的欠缺,为本研究提供了可行性,使之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
本研究试图用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视角分析论述肇庆市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的管理现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制定相关改进措施。
3. 肇庆市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管理与发展的现状分析
3.1. 肇庆市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的现状分析
3.1.1. 数量和分布

Table 1. Number and distribution of public sports venues in Zhaoqing City
表1. 肇庆市公共体育场馆的数量和分布
从上表1不难看出肇庆市拥有27个公共大型体育场馆,这些场馆包括肇庆市中心体育场地、田径足球场、游泳馆、羽毛球馆、网球场、乒乓球馆、室外篮球馆、门球场等。这些体育场馆在承接各类国际级、国家级、省级赛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方便市民进行体育锻炼和观赏比赛。其中,市区的公共体育场馆数量较多,而偏远地区的公共体育场馆相对较少。
3.1.2. 设施状况

Table 2. Situation of facilities in public sports venues in Zhaoqing City
表2. 肇庆市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状况
从调查(表2)看出大部分公共体育场馆设施较为完善,包括运动场地、看台、更衣室、洗浴设施等。尽管公共体育场馆设施整体状况较好,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场馆设施老化严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维修和改造;部分场馆的开放时间不够灵活,无法满足市民不同时间段的锻炼需求;部分场馆的管理和服务还有待提高,如停车位不足、卫生间不干净等。
3.1.3. 使用情况
从调查得知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在工作日和周末都有较高的使用率,特别是在节假日和大型赛事期间,场馆的使用率更高。市民可以在这里进行各种体育活动,如篮球、羽毛球、游泳等。然而,由于部分场馆设施有限,导致市民在高峰期难以预约到理想的时间段进行锻炼。但在工作日,场馆的使用情况较少,尤其是收费的场馆,比如游泳馆、羽毛球馆、网球馆等,白天几乎没人锻炼,晚上的使用率较好,往往要预约订场。
3.1.4. 管理和维护
走访调查了解到,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工作相对较好,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场馆的日常运营和维护,保证场馆的安全和卫生。尤其是一些盈利的场馆,锻炼环境较为舒适,还会有专门的教练辅导,同时,也会定期进行设施的检修和保养,确保设施的正常使用。但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公共体育场馆,由于资源有限,管理和维护工作相对薄弱。我们还对管理和维护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了调查,发现盈利的场馆相对较好,室外运动场馆几乎没人管理,只有专人负责打扫卫生,安全卫生宣传也不到位。
4. 结论
4.1. 设施老化
部分公共体育场馆设施使用年限较长,存在设备陈旧、设施破损等问题,影响市民的健身体验。缺乏维护与更新:由于资金、人力等方面的限制,部分公共体育场馆设施长期缺乏有效的维护和更新,导致设施功能退化,无法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
4.2. 场地资源分配不合理
肇庆市不同区域的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分布不均衡,市区内设施相对较好,而偏远区域则资源匮乏,导致市民参与体育运动的门槛提高。开放时间不足:部分公共体育场馆在非工作日和晚上的开放时间有限,不能满足市民在业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需求。
4.3. 运营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部分地区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存在管理混乱、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影响了市民对场馆的使用积极性。缺乏专业指导和服务:部分公共体育场馆缺乏专业的健身教练和相关服务,无法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健身指导,限制了市民的运动效果和兴趣培养。
4.4. 安全隐患问题
一些公共体育场馆存在安全隐患,如场地湿滑、器材损坏等,容易导致市民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缺乏多样化的体育项目和活动:公共体育场馆应提供丰富多样的体育项目和活动,以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爱好的市民的需求。然而,目前部分场馆在这方面还有待改进。
5. 建议
5.1. 加强设施的维护管理
增加资金投入,建立完善的设施维护管理体系,定期对公共体育场馆设施进行检修和更新,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通过合理的场地规划和时间安排,充分利用公共体育场馆设施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可以采取预约制度、分时段使用等方式,提高市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
5.2. 优化设施布局
根据市民的运动需求和区域特点,合理规划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的布局。在人口密集区和运动热点区域增设新的场馆设施,同时考虑偏远区域的设施建设,实现资源的均衡分配。延长开放时间:根据市民的健身需求,适当延长公共体育场馆的开放时间,特别是在非工作日和晚上提供更多的使用机会,满足市民多样化的锻炼需求。
5.3. 提升运营管理水平
加强对公共体育场馆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和规范,提高服务质量和市民满意度。培训场馆管理人员,提升其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提供专业指导和服务:引进专业的健身教练和相关服务团队,为市民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健身指导和训练计划。开展健身讲座、培训班等活动,提高市民的运动水平和兴趣。
5.4. 加强安全管理
加大对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的安全检查力度,及时修复和更换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和器材。加强安全宣传和教育,提高市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丰富多样化的体育项目和活动:根据市民的需求和兴趣,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项目和活动,如篮球、足球、羽毛球等比赛、健身操、瑜伽等课程,吸引更多市民参与体育运动。
6. 肇庆市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的发展前景展望
6.1. 设施更新升级
随着城市发展和市民健身需求的增加,肇庆市将加大对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的投入,进行设施的更新和升级。老旧设施将被逐步淘汰,新的现代化、智能化的设施将得到引入和应用。
6.2. 多元化的体育项目和活动
为了满足市民多样化的运动需求,肇庆市将丰富公共体育场馆的体育项目和活动内容。除了传统的篮球、足球等球类运动,还将引入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项目,并开展健身操、瑜伽、舞蹈等课程,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爱好的市民的需求。
6.3. 智能化管理与服务
随着科技的发展,肇庆市公共体育场馆将逐步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服务。通过引入智能设备和系统,如智能门禁、人脸识别、在线预约等,提高场馆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市民的运动数据,提供个性化的健身指导和服务。
6.4. 区域协同发展
肇庆市将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的区域协同发展。通过资源共享、交流合作等方式,提高整个区域的公共体育服务水平,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6.5. 社会参与与共建共享
肇庆市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通过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合作,共同投资建设和管理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和社会效益。
总之,肇庆市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的发展前景广阔。在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将不断改善和完善,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健身场所和服务,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基金项目
课题来源:肇庆市社哲课题,肇庆市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管理与发展研究;课题编号:23GJ-69。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