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2018年,我国颁布实施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 [1] ,2020年发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2] (以下简称新课标),因为这两个版本在具体内容上没有差异,所以在实际意义上我国新时期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是从2018年开始实施的,至今已有六年之久。新课标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概念,将高中体育与健康必修学分由2003版的11学分变换成12学分,即必修必学2学分和必修选学10学分,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改革,并研制出学业质量标准,这些转变都对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要求,也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本文将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法,探究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相关研究,从中提取与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相关的内容要素,并对现阶段课程体系建设中流行的OBE理念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在OBE理念下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的建设,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可行性建议。
2.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
2.1. 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一词,通过文献检索,对其定义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分别是宏观、中观、微观。宏观层面是指整个国家高等教育的学科及专业课程建设;中观层面是高等教育学校的某一专业课程建设;微观是特定专业中某一门课程的建设 [3] 。总结其定义可以得出,课程体系是课程的上位概念 [4] ,课程体系是由课程的各个要素综合而成,针对不同层面,课程要素也会有不同。
本文所研究的课程体系是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普通高中与高等教育不同,高中不是专业课程,而是划分成具体学科课程,例如语文、英语、数学等学科。在高中学校的学科建设工作中,体育与健康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是规定所必须开设的,并且体育与健康课程是普通高中的必修课程,纵贯高中三个学年,所以,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的建设对学生的培养尤为重要。
2.2. 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要素
从课程体系中观层面对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进行分析,结合新课标中的划分内容,可以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主要分为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学习评价三个方面。
2.2.1. 课程目标
新课标中对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作出了具体的阐述,是以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最重要的表述方面。新课标所制定的课程目标是国家对于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具体要求,也可称之为最高要求,所以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最终的课程目标是以新课标为准。
课程目标总结的是高中学生在修习课程后所要达到的目标,也就是学校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培养目标。而在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中,课程目标的制定需要更加具体化、细节化。
2.2.2. 课程内容
新课标规定,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的课程内容分为必修必学和必修选学内容。课程内容的选择,必修必学部分是所有普通高中学校都需要进行安排的,而必修选学运动技能系列则是每个学校考虑学校的师资、场地、学情等因素进行选择安排。
2.2.3. 课程学习评价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中的课程学习评价主要是对学生课程学习之后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新课标提出,需结合核心素养三个方面选择评价方法与评价标准。课程体系中,在已经确立了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情况下,就需要用课程学习评价来评估课程目标的设定是否达成,没达成的部分需要继续改进。
3. 高校课程改革中的OBE理念
3.1. OBE理念的内涵
OBE理念全称是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对于这个词的解释有很多种,例如以结果为基础的教育 [5] 、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 [6] 、成果导向教育 [7] ,在文献的搜集中,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解释OBE理念的居多,尽管众多学者对其解释有一些不同,Outcome是OBE理念的核心,本文的研究偏向于用成果导向教育解释OBE。
通过在知网上以OBE为主题词检索核心期刊文献,分析各学者对于OBE的探讨,最早是在2003年。姜波(2003)对OBE理念进行了阐述,并总结出教育者应用该理念所需要考虑的具体目的和原则 [5] 。从2014年开始,有关OBE理念的期刊文章开始增多。对OBE理念的分析,李志义(2015)总结出其实施框架包含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分别是核心目标、重要条件、关键前提、实施原则、实施要点 [8] 。巩建闽等(2016)在分析OBE理念时认为,OBE的核心就是学生学习成果(SLOs),该理念要解决的就是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以及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 [9] 。在课程层面分析中,巩建闽等认为运用OBE理念,第一步是确定所学课程的总体性课程目标,这一般是国家所规定的,然后根据总体性课程目标制定课程的学生学习成果(SLOs),即具体性的学习目标。所有目标建设完成后,就是选择课程内容。这些设计都完成后,需要针对成果目标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划分出具体的等级标准、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最后再评价整个课程。在这些步骤中,首先要确定的就是学生学习成果(SLOs),将学生学习成果(SLOs)运用到本文研究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中,在课程层面就是学生修习体育与健康课程之后所需要达到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3.2. OBE理念的应用方法
在OBE理念具体的应用中,我国是将OBE理念应用到高等教育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中,尤其以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为主,主要原因是因为2013年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预备成员国,于2016年正式加入该协议。《华盛顿协议》是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最高标准,该协议全面采用了OBE理念,并将其用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6] ,所以我国也将其用于我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并应用于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面。
如何将OBE理念具体应用到课程体系建设中,李志义(2015)重点描述了成果导向下的教学设计 [8] 。文章中介绍了OBE理念下的反向设计,以及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指标点这三个方面如何确定,课程体系如何构建,教学大纲的编写等,这些描述主要是针对高校工程教育专业的课程建设,而对于本文所研究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李志义描述的方法是可以借鉴的,因为从高校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体系、教学大纲都可以转化到高中。
申天恩等(2016)对李志义的分析进行了进一步的丰富与完善,增加了培养目标的三级统整(校、院、专业)以及教学组织和知识选择 [10] ,文章特别提出OBE理念的运用最重要的问题与巩建闽等的观点相同,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
通过对以上学者所发表的文章进行分析,再和其他学者的探讨进行结合,可以总结出将OBE理念运用到课程体系建设中设计以下几点: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课程学习之后获得的成果为导向、反向设计课程体系、正向实施课程、持续改进课程设计。
4. 将OBE理念运用到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建设的适用性分析
4.1. 从课程体系层面分析
从中观层面分析,高等教育学校的某一专业课程建设包含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学生通过修习必修与选修课程获得学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结构是划分成必修必学与必修选学模块。必修必学模块是体能和健康教育,共2学分,必修选学模块是运动技能系列模块,共10学分,学生需要修满12个模块,并通过考核,方可获得学分。修习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所需要获得的学分与修习高等教育学校专业必修与选修课程所获得的学分在中观层面上是一致的。
从微观层面分析,特定专业中的某一课程建设,一般是以一学期或一学年为单位;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包括12个模块,每个模块安排为18个课时,在新课标的实施建议中,体能模块是安排在高一年级上学期,健康教育模块安排在高中三个学年的每个学期,运动技能系列10个模块安排在高一年级3个模块,高二年级4个模块,高三年级3个模块,每一模块或每一系列模块都需要进行系统建设。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所设置的模块与特定专业某一课程的某一学年或学期在微观层面上是一致的。
综上所述,在中观与微观层面,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与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有相通之处。鉴于微观层面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细化成模块,具体内容涵盖较多,所以本文研究的课程体系内容主要将从中观层面的视角去进行探究。
4.2. 从新课标角度分析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以某一学校为具体单位进行的,因为学校是组织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层单位,是贯彻落实新课标的关键环节。OBE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新课标强调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所有高中学生在高中三年一直需要修习的,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和身心健康为课程的主要培养目标,在这一点上,OBE理念与新课标不谋而合 [11] [12] ,高中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与身心健康就是学生课程学习之后的成果。
OBE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是反向设计,首先需要确定明确的、具体的学生课程学习之后所要达到的目标,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中,新课标只是对课程目标进行一般性描述,在某一学校具体的实施中,学生的课程学习目标应该是从学校自己的实际学情出发,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再次进行细化。李志义所写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指标点就可以运用到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要素中,例如培养目标是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毕业要求是运动能力目标、健康行为目标、体育品德目标;运动能力的目标重点是发展体能、运用技能和提高运动认知,其中体能、技能、运动认知就是其中的指标点。
4.3. OBE理念下的课程体系构建方法
李志义等谈到OBE理念下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可以采用课程矩阵的方法 [13] ,将毕业指标点与课程各个教学环节对应起来,使得设计的指标点在教学中得以实现。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中,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学习评价可以通过课程矩阵将对应支撑关系构建起来。例如,课程目标中的运动能力方面,需要通过体能、运动技能系列对其达到支撑作用,以落实制定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中的健康行为方面,则主要需要健康教育模块达到支撑关系,体能与运动技能系列则从侧面达到支撑关系。这些支撑关系均可以用矩阵构建出来。课程目标引领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构建需要对课程目标达到支撑作用,这是OBE理念下课程体系建设所必备的要求。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三个必修部分与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目标均需有着对应关系,这样目标的设计才能通过教学内容达成;课程学习评价的方法也需要围绕课程目标来进行,以衡量目标的达成度。OBE理念下高校所建设的课程体系、教学大纲在层级上是等同于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
4.4. 将OBE理念运用到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的相关研究
在中国知网、维普期刊网、万方学位论文网以“OBE”、“高中”、“体育”、“课程”等检索词进行相关文献检索,暂无搜索到关于将OBE理念运用到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建设中的文献,但是搜索到将OBE理念运用到高中其他学科课程建设或教学设计中的期刊文献,如下表1所示的部分文献。高中的体育与健康学科与其他学科在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是一样的,所以本文的构建内容可以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的建设提供思考。

Table 1. Some literature of applying OBE concept to other subjects in high school
表1. 将OBE理念运用到高中其他学科的部分文献
5. 总结
OBE理念在高校课程体系建设中应用已久,目前已经形成完整的体系建设环节,我国的课程改革往往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新课标的颁布实施代表了高中阶段的改革,那么引进高校课程改革的成功理念(OBE理念)是可以实施的,因为理念的应用是广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