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的“羽毛球”高职院校课程教学研究
Research on Badminton Curriculum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摘要: “羽毛球”作为深受大学生喜欢的体育课程,通过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养成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羽毛球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构建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通过深入分析课程特点与目标,挖掘思政元素,并构建科学的思政元素指标体系,可以有效地将思政教育融入羽毛球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公平竞争、诚信品质等思政素养,为其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把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教书育人全过程,加强学生价值塑造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顶层设计,创新构建基于课程思政的价值塑造体系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强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Abstract: “Badminton”, as a popular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cultivating their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ies in the new era by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urriculum. The excav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lements in badminton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 systematic and complex task. By deepl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objectives of the course, excav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constructing a scientific indicator system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we can effectively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badminton teaching and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is not only helps to improve students’ sports skills but also cultivates thei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ies such as teamwork, fair competition, and integrity, 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ir futur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We should permeate core values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educating, strengthen the top-level design of students’ value shap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value shaping system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based on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e and guide students to strengthen their ideals and beliefs, cultivate patriotic feelings, enhance moral cultivation, improve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cultivate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with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n morality, intelligence, physical health, aesthetics, and labor.
文章引用:葛芳方. 基于课程思政的“羽毛球”高职院校课程教学研究[J]. 体育科学进展, 2024, 12(3): 537-544. https://doi.org/10.12677/aps.2024.123080

1. 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要将培养德才兼备的高质量人才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实践的各个环节[1] [2]。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指明了教育工作的方向,也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体育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身心素质、促进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高职羽毛球课程,不仅具有健身性、娱乐性和竞技性,还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是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载体[3] [4]。然而,当前在高职羽毛球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对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尚显不足,未能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

因此,本文旨在深入挖掘高职羽毛球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到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通过构建以爱国主义、运动认知、体育精神、自主发展为主的高职羽毛球课程思政元素指标,探索高职羽毛球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途径,为提升高职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提供有益参考[5]。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加强高职羽毛球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6]。一方面,通过挖掘和融入思政元素,可以丰富羽毛球课程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羽毛球课程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培养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7]。同时,本文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通过对高职羽毛球课程思政元素的梳理与挖掘,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指标体系,为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此外,通过教学实验验证教学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高职羽毛球课程思政建设的深入推进提供了实证支持[8]。综上所述,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将为高职羽毛球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9] [10]

2. 课程思政理念与羽毛球教学的契合性分析

(一) 课程思政理念的内涵与要求

课程思政理念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中,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育人方式,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提升。其内涵在于强调教育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要求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元素,将其与专业知识技能传授有机结合,从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

在高职院校羽毛球教学中,课程思政理念的具体要求包括:一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集体荣誉感,通过羽毛球运动这一载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体育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内在联系;二是要强调公平竞技、尊重对手、遵守规则的体育道德风尚,让学生在参与羽毛球运动的过程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羽毛球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等综合素质[11]

(二) 羽毛球运动的文化内涵与育人价值

羽毛球运动作为一种集健身、娱乐、竞技于一体的体育项目,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育人价值。羽毛球运动起源于英国,后传入中国并得到了广泛普及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羽毛球文化。这种文化强调团结协作、拼搏进取、尊重对手、公平竞技等精神,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育人价值方面,羽毛球运动首先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协调性和反应能力;其次,通过参与羽毛球比赛和训练,学生能够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此外,羽毛球运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最后,羽毛球运动所蕴含的体育精神和文化内涵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2]

(三) 课程思政与羽毛球教学的结合点分析

1) 羽毛球教学中的团队协作与课程思政中的集体主义精神相契合。羽毛球运动是一项典型的团队项目,需要队员之间密切配合、相互协作才能取得胜利。这种团队协作的精神与课程思政中强调的集体主义精神高度一致,通过羽毛球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责任感。

2) 羽毛球运动中的公平竞技与课程思政中的诚信教育相呼应。羽毛球比赛强调公平竞争、遵守规则,这与课程思政中强调的诚信教育紧密相连[13]。在羽毛球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比赛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诚信的重要性,并自觉践行诚信原则。

3) 羽毛球运动中的体育精神与课程思政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14]。羽毛球运动所蕴含的拼搏进取、不畏艰难、超越自我等体育精神与课程思政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相契合。通过羽毛球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体育精神的内涵和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4) 羽毛球教学中的文化教育功能与课程思政中的文化传承相结合。羽毛球运动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展示。在羽毛球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介绍羽毛球运动的起源、发展以及与中国文化的联系等内容,来引导学生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3. 高职院校羽毛球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构建

高职院校羽毛球课程作为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提升学生运动技能的任务,更应当成为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15]。因此,深入挖掘羽毛球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构建合理的思政教学体系,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 高职院校羽毛球课程特点与目标分析

高职院校羽毛球课程具有鲜明的特点,包括技能与体能训练的融合、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的培养,以及体育精神与竞技道德的塑造。这些特点使得羽毛球课程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绝佳平台。课程的目标不仅在于提升学生的羽毛球技能水平,更在于通过运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公平竞争意识、诚信品质以及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16]

(二) 羽毛球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

在高职院校羽毛球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应当紧密结合课程特点与目标。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挖掘:

1)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通过双打、团体赛等形式的训练与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同时提升沟通能力,促进团队成员间的相互理解与支持。

2) 公平竞争与体育精神:在比赛中强调公平竞争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尊重对手、遵守规则,形成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通过比赛实践,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体育运动的魅力与价值,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3) 诚信品质与竞技道德:要求学生诚信参赛,尊重裁判判决,遵守比赛纪律,树立良好的竞技道德风尚。通过诚信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为其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 羽毛球课程思政元素指标体系的构建

为了更好地将思政元素融入羽毛球课程中,需要构建一套科学的思政元素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该指标体系应包括教学模块、教学内容(思政案例)、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

Table 1. Curriculum objectives of integrat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1. 融思政教育的课程目标

序号

目标类别

具体目标

1

课程目标

1) 学生喜爱羽毛球运动,积极主动参与羽毛球运动

2) 基本掌握羽毛球的基本技战术,具备一定的裁判能力和赛事欣赏能力

2

知识、技能养成目标

1) 树立健康观念,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2) 基本掌握应急救护技能

3

职业融合目标

1) 掌握利用羽毛球运动技能进行常见职业性疾病预防

2) 具备将体育技能与职业技能、体育精神与职业精神相融合能力

3) 具备在企业体育文化活动中参与或组织羽毛球比赛的能力,拓展职业岗位胜任能力

4

价值塑造目标

1)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社会责任感

2) 形成积极竞争与自觉守规的意识行为,以及善于合作、勇于担当的团队精神

3) 遵守体育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诚实守信,塑造良好的体育品格,发扬体育精神

4) 塑造学生在未来发展中应具备的必备品质与价值观念,形成乐观开朗、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表1对课程目标进行了重新分类和整理,包括课程目标、知识、技能养成目标、职业融合目标和价值塑造目标。每个目标类别下都列出了具体的目标内容,以便更加清晰地展现课程期望达到的效果。通过这样的分类和整理,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促进他们在羽毛球课程中的全面发展。

Table 2.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bjectives and teaching methods

2. 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与教学方法

序号

教学模块

教学内容概述

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教学方法

1

羽毛球运动文化

介绍羽毛球运动的起源、发展、名人轶事等

培养学生对羽毛球运动的兴趣和热爱,传承和弘扬羽毛球文化

专题讲座、视频播放、文化讨论

2

体育文化价值

探讨羽毛球运动所体现的体育文化价值

引导学生认识体育运动的多元价值,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体育精神

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价值探讨

3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教授运动损伤的常见类型、预防方法以及基本处理技巧

提高学生的运动安全意识,掌握自我保护和救助的基本技能

理论讲解、实操演示、模拟演练

4

基本技术与战术

前场、中场、后场技术,单、双打战术

提高学生的羽毛球技能水平,培养战术意识和竞技能力

分解教学、组合练习、战术分析

5

竞赛规则与裁判规则

介绍羽毛球竞赛的基本规则、裁判方法

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尊重裁判、公平竞赛的意识和行为

规则讲解、案例分析、裁判实践

6

教学比赛与竞赛组织

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比赛,学习竞赛组织与管理知识

提升学生的竞技实战能力,培养竞赛组织与管理的初步能力

比赛实践、组织策划、管理实践

7

身体素质练习与体质健康

一般与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体质健康测试

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素质训练、体质测试、健康指导

8

课外体育锻炼与线上学习

遵守课外锻炼规定,参与课外竞赛,完成线上学习任务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体育锻炼习惯,拓展学习渠道

监督与激励、线上平台学习、课外竞赛参与

通过表2中的教学模块和内容的设置,结合相应的教学方法,旨在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促进学生在羽毛球技能、体育文化理解、运动安全、竞赛组织、身体素质以及自主学习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同时,这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运用也体现了思政教育在体育教育中的有机融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政素养[17]

通过以上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以更加清晰地明确高职院校羽毛球课程的思政育人目标,并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提供明确的指导。

4. 基于课程思政的羽毛球教学方案设计

(一) 设计原则与思路

在设计基于课程思政的羽毛球教学方案(表3)时,我们遵循以下原则与思路:

1) 思政教育与技能培养相结合: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羽毛球教学中,既注重学生羽毛球技能的提升,又重视思政素养的培养。

2) 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实践操作的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思政内容的理解。

4) 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 教学目标与内容的融入

我们将思政目标融入羽毛球教学中[18] [19],具体目标如下:

1)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讲述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史和优秀运动员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2) 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引导学生认识羽毛球运动对身体健康的积极作用,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运动习惯。

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双打、团体赛等形式的训练与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4) 弘扬体育精神:引导学生学习优秀运动员的拼搏精神、诚信品质,培养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

在教学内容上,我们将思政元素与羽毛球技能教学相结合,如:

1) 在讲解羽毛球规则时,强调公平竞争和诚信品质的重要性。

2) 在进行技术训练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坚韧不拔和勤奋刻苦的精神。

3) 在组织比赛时,强调团队协作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三)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为了更好地实现思政教育与羽毛球教学的融合,我们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羽毛球比赛中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思政元素,加深对思政内容的理解。

2)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在模拟比赛中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团队合作和竞争过程,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3)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直观展示羽毛球运动的魅力和思政元素的融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线上线下相结合:利用线上平台进行理论学习和交流讨论,线下进行实践操作和比赛训练,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

(四) 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的建立

为了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建立以下评价与反馈机制:

1) 定期测试与考核:通过定期的技能测试和理论知识考核,评估学生的羽毛球技能水平和思政素养提升情况。

2) 课堂观察与记录: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表现,记录他们的学习态度和进步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3)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和表现有更清晰的认识。

4) 教学反馈与改进:根据评价结果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和方法,不断优化教学效果。

Table 3. Implementation plan of badminton teaching plan based o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3. 基于课程思政的羽毛球教学方案实施计划

序号

阶段

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评价与反馈

1

导入阶段

介绍羽毛球运动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

多媒体展示、案例引入

学生兴趣调查

2

技能学习阶段

基本技术训练、体能提升

示范教学、分解练习

技能测试、课堂观察

3

思政融入阶段

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融入思政元素

案例分析、角色扮演

学生思政素养测试

4

实践应用阶段

组织教学比赛、参与社会实践

比赛实践、社会实践

比赛成绩评估、实践报告

5

总结反馈阶段

总结学习效果,提出改进建议

课堂讨论、学生自评互评

教学反馈收集、教学方案调整

通过以上教学方案的实施,我们期望能够实现羽毛球技能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建立评价与反馈机制,我们也将不断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20] [21]

5. 课程思政在羽毛球教学中的挑战与对策

(一) 挑战分析

1) 内容与形式融合的难题:羽毛球运动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其教学重点通常集中在技能的培养和动作的掌握上。如何将思政元素与这些技能教学自然融合,避免生硬的灌输,是教师在实践中面临的一大挑战。

2) 学生认知差异的挑战:学生来自不同的背景,对思政内容的接受程度和兴趣点各不相同。如何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个性化的思政教学内容,确保每位学生都能从中受益,是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3) 教学资源与方法的局限:传统的羽毛球教学资源和方法可能无法完全满足课程思政的需求。如何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以更有效地传递思政内容,是教师需要克服的难题。

4) 教师思政素养的提升:羽毛球教师通常专注于专业技能的教学,对于如何融入思政元素可能缺乏必要的素养和经验。因此,提升教师的思政素养,使其能够更好地将思政教育与羽毛球教学相结合,是推进课程思政的关键。

(二) 策略与建议

1) 深化内容与形式的融合:教师应深入挖掘羽毛球运动与思政教育的内在联系,将思政元素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融入技能教学中[22]。例如,在讲解羽毛球战术时,可以引入团队合作、策略思维等思政内容,使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也能领悟到其中的思政价值[23]

2) 关注学生认知差异,因材施教:教师可以通过课前调查、课堂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思政认知水平和兴趣点,然后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个性化的思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以促进彼此之间的思想碰撞和共同进步。

3) 创新教学资源与方法: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在线课程等,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可以尝试采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使思政内容更加生动、具体。

4) 加强教师思政素养培训:学校可以组织专门的思政素养培训课程,帮助羽毛球教师提升思政意识和能力。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思政教育理论、教学方法与技巧等,使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程思政的要求和方法。此外,学校还可以鼓励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将思政教育与羽毛球教学相结合。

6. 结束语

课程思政在羽毛球教学中的实践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通过深入分析课程特点与目标,挖掘思政元素,并构建科学的思政元素指标体系,可以有效地将思政教育融入羽毛球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虽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于实践,就一定能够找到有效的应对策略,实现思政教育与羽毛球教学的深度融合。在未来的教学中,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和实践课程思政的新思路、新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能够关注这一领域,共同推动羽毛球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为培养更多具有高尚品格和优秀技能的新时代青年而努力。

基金项目

2023年衢州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KCSZYJ202214)资助。

参考文献

[1] 王琪玮. 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研究[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1(6): 102-103.
[2] 唐建星. 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助推中职汽修专业发展研究[J].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3(6): 1-3.
[3] 高山. 初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1(7): 187.
[4] 梁永福. 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有机融合的策略[J]. 山西教育(教学版), 2023(3): 75-76.
[5] 王静. 经济学视角下兴奋剂问题及综合治理的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23, 13(32): 154-157.
[6] 石岚. 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 中国报业, 2023(20): 124-125.
[7] 刘言.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高校非心理学专业学生心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探析[J].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3(12): 39-42.
[8] 薛雅诺. 探析体育心理学在排球选修课教学中应用研究[J]. 体育科学进展, 2023, 11(4): 861-864.
[9] 刘露遥. 劳模精神赋能民办高校职业观教育探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3, 22(18): 137-138.
[10] 李黎炜, 张林. 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新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调查与实践路径研究[J].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23, 32(3): 41-45.
[11] 陈淑丽. 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应对机制[J]. 教学与研究, 2021(3): 89-95.
[12] 王静仪, 刘建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校体育的逻辑、价值和路径[J]. 体育学刊, 2021, 28(1): 14-19.
[13] 黄英豪. 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品格的培养[J].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 2023(11): 69-70.
[14] 杨默衍, 王成.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内容建构思路与教学路径[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23, 22(8): 63-68.
[15] 陈景林. 浅析高中体育武术教学的重要性与对策[J]. 启迪与智慧(上), 2022(6): 79-81.
[16] 刘贝, 李继超, 李小伟, 卢眉瑾. 模块化体能训练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 中国学校体育, 2023, 42(6): 63-64.
[17] 聂迎娉, 傅安洲. 意义世界视域下课程思政的价值旨归与根本遵循[J]. 大学教育科学, 2021(1): 71-77.
[18] 常益, 张守伟.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目标指向及实践路径[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21, 44(9): 24-32.
[19] 赵晶, 闫育东, 高江航. 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体育课教学的本源回归、价值塑造与路径思考[J]. 体育学刊, 2021, 28(5): 89-93.
[20] 赵富学, 彭小伟.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思维向度转换与推进理路生成[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22, 46(11): 1-8.
[21] 徐成立, 罗秋兰, 孙军, 田静.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现实困境与优化策略[J]. 体育文化导刊, 2021(9): 98-104.
[22] 刘锋. 新时代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难点及应对策略[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23, 38(2): 136-142.
[23] 郝德永. “课程思政”的问题指向、逻辑机理及建设机制[J]. 高等教育研究, 2021, 42(7): 85-91.

Baidu
map